肛門廔管與膿瘍
從診斷到手術方式,全面解決反覆感染困擾
 
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?
 
肛門反覆紅腫、劇烈疼痛甚至流膿;以為是痔瘡,卻遲遲無法痊癒。
實際上,這可能不是痔瘡,而是更隱性的問題——肛門廔管(Anal Fistula)或肛門膿瘍
 
青心診所提供完善的肛門疾病診療服務,從詳細診斷到手術選擇與術後照護,協助您找出病灶、對症處理,徹底改善不適、恢復日常生活品質。
哪些症狀應懷疑是肛門廔管或膿瘍?
與痔瘡有什麼不同?
 
許多患者一開始誤以為只是痔瘡發作,但其實肛門廔管與肛門膿瘍的表現有其特徵性差異。若您出現以下症狀,就應提高警覺,可能並非單純痔瘡:
 
  • 肛門反覆紅腫、劇痛,甚至影響坐姿與排便
  • 黃色分泌物持續滲出,常弄髒內褲、有異味
  • 曾有膿包破裂、但反覆發炎或傷口久久不癒
  • 發燒、畏寒、倦怠等全身感染反應
  • 症狀出現部位非在肛門內部或內痔位置,而是在肛門周圍皮
 
痔瘡多為出血、腫脹感,較少持續流膿或發燒。若有紅腫疼痛伴滲膿,應盡快就醫,排除膿瘍或廔管等問題。
什麼是肛門廔管與肛門膿瘍?
成因與關聯一次看懂
 
肛門廔管(Anal Fistula)
肛門廔管是指一條從肛門內部通向皮膚表面的異常通道,起點通常是肛門腺體,通過肛門括約肌層,最終開口於肛門周圍的皮膚。這種病變會造成局部不適、滲液、反覆感染,甚至影響生活品質。
 
肛門膿瘍(Anal Abscess)
肛門膿瘍則是肛門廔管最常見的「前期表現」。它是肛門腺體受到細菌感染後,急性化膿所形成的腫塊。若膿瘍未能完全癒合或未即時處理,膿液可能自行破裂或切開引流後留下通道,進一步演變成慢性廔管。
 
 
肛門廔管怎麼來的?為何總是流膿難癒?
瘻管內外相通、難以自行癒合
 

肛門廔管或膿瘍的常見成因有哪些?

  • 肛門腺體感染:最典型原因,膿瘍未癒合易形成廔管
  • 慢性腸道發炎疾病:如克隆氏症、潰瘍性結腸炎等,提升發炎風險
  • 特殊感染源:如結核菌、放線菌等慢性感染造成組織破壞
  • 外傷或術後感染:手術傷口癒合不良,細菌入侵導致感染擴散
 
這些因素會造成腺體阻塞、細菌滋生,引發膿瘍;若破裂未癒合,便可能演變成瘻管

為什麼肛門廔管會反覆流膿、久久不癒?

  • 瘻管是一條未癒合的空腔,與直腸腔相通,內部易受腸道細菌污染
  • 外口雖可能癒合,深層仍持續發炎化膿
  • 內口若未關閉,分泌物會反覆滲出,導致異味與不適
  • 可能延伸出多條支管,形成複雜廔管,增加治療難度
  • 嚴重時恐傷及括約肌,影響排便功能甚至導致失禁
肛門膿瘍與肛門廔管有何差異?
哪種更嚴重?
 
手機版瀏覽表格 可左右滑動
分類 肛門膿瘍 肛門廔管
病程階段 急性期發炎 慢性通道形成
主要症狀 劇烈腫痛、紅腫、發燒、硬塊 傷口滲膿、異味、排便後分泌物增多
治療方式 切開引流、抗生素 手術處理(切開、掛線、LIFT等)

 

自然癒合可能性 少數可自行癒合 幾乎無法自然痊癒
症狀辨別
急性與慢性廔管差別

 

急性期
  • 肛門局部紅腫、劇烈疼痛
  • 排便時加劇疼痛感
  • 膿瘍破裂後疼痛稍緩但仍持續不適
  • 可能伴隨發燒、倦怠感
 
慢性期
  • 肛門局部紅腫、劇烈疼痛
  • 排便時加劇疼痛感
  • 膿瘍破裂後疼痛稍緩但仍持續不適
  • 可能伴隨發燒、倦怠感
肛門廔管的類型與對應治療建議
不同類型廔管對應不同處理方式,精準治療有效根除
 
手機版瀏覽表格 可左右滑動
廔管類型 特性與位置 推薦治療方式
括約肌間型 位置最淺、最常見 瘻管切開術(Fistulotomy) 成功率高、恢復快
經括約肌型 穿越外括約肌、 涉及肛門控制肌肉 採用掛線手術(Seton)或 階段切除,保護肛門功能
括約肌上型 廔管穿越外括約肌上方、 屬高位瘻管 建議LIFT 手術、瓣膜覆蓋術 或VAAFT 微創內視鏡手術
括約肌外型 廔管繞過肛門肌肉, 來自腸道外部 處理原發感染+複合式切除 或經腹重建
黏膜下型 位於黏膜下層,範圍最淺 切除術或局部縫合, 恢復快速、復發率低
 
何建霖醫師提醒您
 
若有以下情況,建議立即就醫處理,長期延誤治療恐導致:多條廔管、肛門失禁、慢性感染甚 至惡性變化。
 
何建霖 醫師:
如果您曾反覆出現肛門腫痛丶流膿丶分泌物異味或傷口
難癒合等情況,我們建議自我檢視以下幾點:
 
  1. 肛門是否反覆紅腫丶疼痛丶甚至流膿?
  2. 傷口是否曾短暂癒合,卻又反覆發作?
  3. 內褲是否常有黃色渗液或異味?
 

若符合以上兩項以上症狀,建議盡早諮詢肛門專科,由 醫師確認是否為凄管並安排合適治療。多數患者透過治 療與照護即可明顯改善丶重拾生活品質。

若想了解治療及手術詳細資訊敬請至門診諮詢加入官方LINE(點我)詢問。
從判斷時機到治療選擇
肛門廔管該怎麼辦?一次看懂處理全攻略
 
何時該接受治療?若有以下情況,建議立即就醫處理:
 
  • 反覆肛門腫痛或化膿、傷口難癒合
  • 滲液弄髒衣物,影響生活與社交
  • 伴隨肛門搔癢、紅腫、壓痛
  • 膿瘍復發次數增多或擴散範圍
  • 已知患有免疫低下、克隆氏症、糖尿病等疾病
 
治療方式總整理:
 
1.保守療法
 
  • 僅適用於症狀輕微或短期緩解者
  • 包含抗生素、溫水坐浴、清潔與觀察
  • 多屬暫時性控制,非根治性治療
  • 肛門廔管不開刀可以嗎?其實,多數廔管無法靠吃藥根治,即使是低 位廔管,也需經由「瘻管切開術」才可能完全癒合
 

2. 瘻管切開術(Fistulotomy)
 
  • 適用於低位單純瘻管,完整切開瘻道讓其自然癒合
  • 成功率高、術後照護簡單,恢復期短、復發率低

3. 瘻管切除術(Fistulectomy)
 
  • 將整段瘻管徹底移除並縫合傷口
  • 適用於瘻道明確、位置穩定的病灶
  • 若靠近括約肌,需小心操作,避免術後失禁

4. 掛線手術(Seton,俗稱「掛線」)
 
  • 適用於高位、複雜瘻管
  • 將引流線放入瘻管,維持引流或逐步切開,保護括約肌、減少併發症
  • 癒合期較長,需配合多次門診調整

5. 其他保肛手術(進階處理)
 
  • LIFT 手術:結紮瘻管內口,不破壞括約肌
  • VAAFT 微創內視鏡治療:傷口小、恢復快
  • 黏膜瓣覆蓋術:適用於反覆發作或複雜病例
術後照護
溫和照顧、快速復原
飲食建議
飲食清淡+多喝水,促進排便順暢、避免用力
排便注意
按時服藥、定期回診追蹤,確保傷口穩定癒合
坐浴照護
每日坐浴 2–3 次,保持傷口乾淨、預防感染
回診追蹤
如接受掛線術,需定期回診調整引流線
避免拉扯傷口
避免久坐與劇烈運動 1–2 週,減少對傷口的拉扯與摩擦
 
相關影片
 
肛門廔管、膿瘍常見問題Q&A
A:很多人初期會以為只是痔瘡或破皮,但肛門廔管常伴隨反覆腫脹、滲膿、流黃色分泌物、內褲容易弄髒。若症狀反覆發作或傷口遲遲不癒合,就應懷疑可能是廔管,建議由專業肛門外科醫師檢查確認。
A:肛門廔管幾乎不會自己痊癒,吃藥或擦藥只能暫時減緩感染,無法根治。若長期拖延,可能形成多條瘻管、反覆感染破壞肛門控制功能,甚至影響排便。建議評估手術處理,及早解決。
A:青心診所會依照廔管位置與深度精準選擇手術方式,如掛線術、LIFT 或微創VAAFT,目的就是保護肛門括約肌、降低術後失禁風險。對於高位瘻管,手術會以保肛為優先,術後配合復原訓練,一般不會影響正常排便。
A:大多數手術後3–5天內可自由行動,如為文書工作者,1週內可上班;若從事勞力工作,建議休息約10–14天。疼痛感依手術類型不同,多數病患術後僅需口服止痛藥或溫水坐浴即可緩解,不會像傳統觀念中那麼痛苦
A:是的,「掛線手術」屬於漸進式療法,藉由鬆線或緊線方式分階段處理廔管,可保護括約肌、減少一次性手術風險。但確實需要定期門診追蹤與調整線材,適合願意配合長期管理的患者。
A:若是初期的急性肛裂,可以先用保守方式治療:如高纖飲食、坐浴、潤滑劑、口服軟便藥等。但若超過6週仍反覆裂開、或已形成「慢性肛裂」皮垂(裂口旁的肉芽),就可能需要考慮手術,如側邊括約肌鬆解術(LIS)。
A:大多數手術如LIFT、VAAFT或掛線,傷口小且位置隱密,癒合後外觀幾乎無明顯疤痕。重點是處理病根、避免反覆感染與排便困擾,術後外觀與排便品質都能明顯改善。